《我的閱讀史──截至大四下學期以前》

        我個人覺得一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培養一些興趣與一些習慣,靠得只是兩點:某些機遇和當時自己的體悟。在我為數不多的興趣和好習慣裏,「閱讀」是最符合以上兩點的。你說我錯了,你說我說閱讀得靠「運氣」而不是個人努力?我說是的。閱讀這個事必先得靠運氣而後才是個人努力,也就是我說的「機遇加體悟」。舉兩個例子吧。李敖說過他在1949年,也就是他14歲那年,從大陸逃難到臺灣來,全身上下的財產是「五百本書」。14歲就買了五百本書,那看了何止上千?尤其對比現在生活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下的人們來說,對那些打死只肯「站著」看書而不願買書的人們來說,買了五百本書,那看了肯定上萬本了。根據這一點,我們可以判斷李敖的「爸爸」肯定非常愛書愛兒子,廢話,這掏錢的不是人家的爸爸嗎?你14歲看的書還都是你打工賺來的不成?一查,李敖的「爸爸」,還是當時北京大學國文學系畢業的呢!〈你說現在臺灣的大學畢業生不值錢?告訴你一個數據吧!李敖的爸爸生活的年代,當年的中國,一個初中畢業生後面可跟著4000個文盲!這要多少個初中生可變成一個高中生?在那教育不普及的年代,到底要幾個高中生才能變成大學生,這大學生還要考進當時「京師大學堂」的前身──北京大學。想想吧!〉果然有點考據上的「合理性」。扯回正題,14歲的李敖閱讀量如此龐大,是何緣由?神童嗎?沒那麼玄!歸根結柢,我看是受了他父親的影響。李敖就曾經寫到小學時常跟爸爸上北京大學圖書館查資料呢!當然這裏指的查資料是他爸爸而非他,那自然李敖本人也受了不少耳濡目染吧!你說有個好爸爸是不是運氣?有個好爸爸而這爸爸還有點錢准許讓兒子買了那麼多書是不是稍有點機遇呢?

 

在這補充一點王安石有關神童的小典故,別急!我沒背,用抄的:

 

        「宋朝的王安石,他的兒子,王乓,乒乓球的乓。王安石跟他的朋友劉公甫炫耀說,我兒子是神童,看書一遍就看會。劉公甫說那家的兒子看兩遍呀?都是一遍看會。」

 

為什麼呀?因為當時的宋朝只有高度智慧的人才能念書。你唸一遍還不會?那你去耕田好了,實在唸不贏別人呀!

 

        第二個例子我想提提韓寒。〈聽說他最近被一個姓方的無賴纏上了,要準備打官司,祝他勝訴。〉韓寒這人,臺灣人可能都不熟,我也是去年才知道他,但人家已經走紅十三年了,前幾年還登上了美國《時代》雜誌百大影響人物之一,上榜那年韓寒還不滿30歲可影響力連美國佬辦的雜誌都認證過的,所以說沒聽過韓寒只能說是我自己孤陋寡聞,太晚知悉這位我到現在都還挺崇拜,特別了不起的人物。

        韓寒說他小學時酷愛看書,早也讀晚也讀,甚至棉被裏也在讀,說他小學看的課外書超過五百本。〈筆者按:怎麼這些個人物,都特別喜愛「五百」這個數字,關於這個數字你可別說我瞎說,都是這些作家親筆寫下親口說出的,以我的記憶力為憑,你就信了吧!〉

        說到這,你說韓寒這小學生也太牛逼了吧!神童嘛!我看也真沒那麼玄,你說一個人打從娘胎給蹦出來就特別喜歡看書我就不信!您沒看那部破了許多記錄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吧?沒有「沈佳宜」,你猜「柯景騰」,喔不!你猜「九把刀」會不會用功唸書?所以啊!我說閱讀看書這檔事首先得有一點機遇,韓寒估計是受了親人的影響;九把刀要是沒遇見「女神」估計也不會發憤唸書到半夜,後來也不會考上交大。

        好了,兩個例子說完了,說說我自己吧。我的閱讀史對我自己個人來說非常晚,要從國一開始。我國一的時候因為喜歡一個女生,剛巧這個女生好似喜歡看點課外書,我為了接近她,也開始看她在看的書,也為了在她面前裝點牛逼,看了一些額外的課外書,我得先聲明,我在小學時也沒認真看過點課外書。所以,這種「喜歡一個人,就要偶爾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的偉大情操,發生在柯景騰身上就是半夜不睡大聲朗誦英文以至於對面的大叔飆國罵;發生在歐陽盆栽身上就是明明接了單要殺人卻還是忙著找幫手──救人;發生在我身上就是明明上了課該認真聽講卻荷爾蒙過多忙著「把妹」。當時「閱讀」兩個字對我的最大意義也許只是追妹的一種手段,一種必要之惡。但讀著讀著,看著看著,神奇的事發生了,我發現「閱讀」逐漸不再是一種手段而是一項興趣一個習慣了。所以,當我不再喜歡這個姑娘,或者說這個姑娘也許從來沒喜歡過我時,「閱讀」依然給了我無限的樂趣,或許根本就超過了我當年追到這姑娘的情趣。當然這只是我自娛娛人的一種說法。這時有人該問我了,你只說到「個人體悟」嘛!機遇呢?或許我該改寫一下唐伯虎的那首詩: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獨笑」你看不穿。〈筆著按:引號內是我改寫的兩個字,你問原文?還請多看一些周星馳的電影,不用太久你便明白了。因為這片被統計說是有線電視電影重播率最高的一部片。〉機遇?你剛好喜歡一姑娘,這姑娘剛好喜歡看書〈儘管我後來知道這姑娘也是為了一男子特地學看課外書以便牛逼點〉,看的這些書你看了還特別不討厭,一本不討厭兩本不討厭……十本不討厭,那便只有四個字──運氣好嘛!你不妨試想一情況:如果這姑娘〈準確一點該說是那狗男子〉看的全是些《紅樓夢》啦!資本論啦!法院判決書啦!〈李家同最愛看判決書〉我還能不崩潰嗎?還能不壓一壓荷爾蒙哭著說我還是乖乖考試算了不要為了一棵樹放棄整片森林嗎?所以,這完全是「機遇加體悟」呀!

        我覺得看書和追姑娘差不多,總得看你所喜追你所愛吧!但有些人就愛人云亦云,特別不真誠,好似看個書就必須「閱讀經典」才叫看書。我說那不叫看書,那叫作「被虐狂」。這就好比你總不會聽人講說:「喂!你看路邊那個馬子特別正點,把上了我佩服你!」就傻不咚咚地上前搭訕了吧?這時就算劉謙降臨奇蹟發生給你追到了給你把上了給你上了,到頭來,不是悲劇一場就是慘劇收場,至多是笑劇下場。

        所以我說啊!閱讀的前提是「機遇加體悟」,閱讀的第一步動作就是「誠實」,誠實地面對你自己,華盛頓不是講過嗎?「誠實為上策」〈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儘管華盛頓當時的原意壓根跟我們現在所說的「誠實」有很大的不同,18世紀末的用詞語意到現在已然不同,當時的「Honesty」是「不偏不倚、恰到好處也恰到壞處」的意思。

        回歸正題,如果你覺得《海賊王》好看,就繼續看下去,千萬別因為其他人說「唷!都成年人了還看漫畫書」你就不看了;也別因為李家同說你該看的是《福爾摩斯》不該看《達文西密碼》你就只看《達文西密碼》不看《福爾摩斯》,因為上述兩種書都非常好看,不看可惜。〈但《福爾摩斯探案全集》看完後有個缺點,就是你完全看不下電影。〉;更別像我一樣看到一本書封面超過3個人推薦就不看這本書。〈我至今還沒看過李國修王月的兒子李思源寫的那本《為夢想流的五種眼淚》,一方面是因為我覺得這麼年輕就那麼喜歡哭不太健康也怪造作的以外,但最主要還是因為這本書上面有十幾個藝人的推薦,我沒說藝人通常都不看書也沒說如果他不是李國修王月的兒子大概就沒人推薦,因為我畢竟沒看過這本書不能這麼斷言這是本好書還是爛書。我要說的是,這種推薦方式引起了我的這一個怪癖。〉

        閱讀的方法不多,第一個是誠實,第二個是不停地看死命地看抓緊時間地看,短時間看你得不到效果,但時間一長你就發現好處甚多。至少與朋友談話不再淨講些廢話,進一步地還能交到一些不講廢話的朋友,物以群分人以類聚嘛!還有一點至關重要,就是:吵架沒人吵得贏你。一來你背景知識豐富,引經據典分析再分析,所以輸的不會是你,除非遇到一種人──國罵派的以外。當然,遇到這種人你是不會同他吵的,因為贏了實在沒啥意義。

        〈到這裏我該停了,我因為睡不著在床上用筆記本寫,不是筆記型電腦是真的用手寫,後來乾脆開了電腦打出來,但光打了這些就花了我不少時間,也睏了,後話以後再說。廢話,當然得再說,你沒看我標題下的這麼大,我才寫了國一而已耶!〉

arrow
arrow

    張博鈞(St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